来源:办公室 作者:徐奕锋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双下沉,两提升”的要求,去年12月24日,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市四院挂牌成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余姚分院。在开展院际合作的半年时间里,李惠利医院积极向市四院提供专家坐诊、手术查房、双向转诊等技术支持,市四院以科室结对、派遣人员进修等方式向李惠利医院取经。两院实行技术、人才、管理资源的双向互动,使优质医疗资源在市四院逐渐生根、开花。
开启便捷就医通道
“以前我们看毛病、找专家、动手术要跑到宁波去,而且不一定挂得上号,非常不方便。现在宁波大医院专家来四院,我们方便多了,而且医生技术也好。”日前,前来市四院骨科专家门诊复诊的周大伯高兴地说。周大伯因摔伤意外导致髋关节骨折,找到在市四院坐诊的李惠利医院骨科专家郑慷,经诊治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这类手术本来要转到上级医院,但这次由郑慷医生主刀,周大伯就在市四院做了手术,非常成功,术后顺利康复。“真没有想到手术会这么顺利,免去了我们去外地医院的来回奔波,而且家里人能更好地照顾我”。
对于需要上转诊治的患者来说,市四院还开设双向转诊通道,可以随时转诊去李惠利医院。临山镇的谢大伯经常出现心悸、胸闷,来市四院就诊检查后疑为冠心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而市四院缺乏血管造影等进一步检查手段。根据患者病情,该院立即启动了双向转诊程序,把谢大伯转诊到李惠利医院心内科治疗。出院后谢大伯继续在市四院坐诊的心内科专家处定期复诊,他说:“幸好及时转到宁波治疗,不然不晓得还会多吃多少苦头”。
建立“工作室”,提升医疗技术
为更好提升市四院整体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两家合作医院尝试了科室结对工作模式,今年5月,“李惠利东部医院微创外科余姚工作室”在市四院成立。该工作室成立后,进一步提高了市四院的外科微创手术质量,同时也方便了需微创手术治疗病人的专家预约。小曹娥镇的孙师傅经常出现右上腹绞痛,后经检查为多发性胆结石,需胆囊摘除。考虑到微创手术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在微创工作室医生的建议下,孙师傅在李惠利东部医院微创外科主任周新华主刀下进行了微创手术,手术后三天就出院了。现在,市四院微创外科在专家指导下已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斜疝修补术、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等70余例微创手术。
市四院通过成立工作室等科室结对方式为载体,在李惠利医院专家手把手的帮扶下,开展住院查房、疑病答疑、病例分析、手术指导等,在名医、名家的引领下,专业技术得到不断提升。
同时,市四院根据来院专家、进修医生的建议,采购了碎石机、口腔全景机、高端胃肠镜检查系统、全数字化全身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系统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提高诊断检查水平,为新的学科建设提供硬件支撑。
双管齐下的培训学习
为提升医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四院先后派出4名医生、8名护士到李惠利医院相关科室进修,学习大医院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该院内科医生李海泓到李惠利医院内镜中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在进修的过程中,他发现李惠利医院内镜中心规范的操作流程、医生的敬业精神、对病人的观察入微、高超的检查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等都需要学习与借鉴。进修结束他回到市四院后,对医院正在建设中的新内镜中心充满信心,“以前没有开展的检查,现在也开展起来了,以前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改变过来了”。手术室护士长顾美华在李惠利医院进修后也受益良多,“他们医院每天手术非常多,但手术室护士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科室内每一步都有自己的流程,涵盖了每一项护理工作,比如手术器械检查认真细致,棉球、纱布清点贯穿始终等等,尽量不出现管理上的死角,时时注意各个环节上的细节。” 回到医院后,她根据进修心得,着手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包括细化手术检查流程,完善工作标准和制度,规范耗材使用管理,制定理论、技术操作考试时间表等,使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市四院除了派人“走出去”,还“请进来”,由李惠利医院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来四院,对四院的管理、科研、技术、教学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扶持。
“按现在病人安全要求,病区走廊应该安装两边安全扶手。”李惠利护理部主任俞巧敏在对市四院妇产科病区进行工作督导后提出了建议。前段时间,在李惠利医院副院长汪闻夕的带领下,来自该院医务、院感、护理、门诊管理等各部门的专家,对市四院的医疗核心制度、病历书写质量、护理质量、院感管理、门诊管理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实地检查、督导,使许多问题得到了及时改进和完善。
两家医院“牵手”半年多来,市四院的医疗服务工作有了可喜的变化,今年1至6月,该院实现门急诊人次250080,同比增长5.5%;出院人次4403,同比增长12.4%。更重要的是,两家医院的合作,极大地方便了姚西北周边地区老百姓看病就医,更多患者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资源。